快捷搜索:  

假寓中邦,新疆创业——一位法邦“90后”的中邦情缘

"假寓中邦,新疆创业——一位法邦“90后”的中邦情缘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,让人眼前一亮。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,文笔优秀,让人容易理解。 "

【环球时报-环球网报道 记者 邢晓婧 刘欣】今年(This Year)是中法建交60周年,2014年起定居祖国新疆的法国 90后 小伙贝桑松 夏尔 汤姆日前在接受《环球时报》记者专访时,讲述了家族里的祖国故事以及他个人的祖国情缘。

在贝桑松的家乡 法国中部城市布尔日,有不少和祖国高校的合作项目。大三那年,贝桑松参加学校的 2+2 项目于2011年来到重庆工商大学(University)留学。在此过程中,他逐渐产生了先试试留在祖国工作的想法,没想到12年间在祖国结婚生子,创办了自己的公司,生活(Life)至今。

我被祖国的发展所震惊。 回想起刚来祖国的情景,贝桑松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说, 重庆是我踏足的第一个祖国城市,完全没想到竟然发展得那么好,要知道,重庆并不是祖国最大的城市。

2014年6月,贝桑松和妻子去新疆旅游(Travel)时,偶然发现新疆有很多企业和一些非洲的法语我国有合作项目,对法语教学有巨大需求,而法语培训机构在新疆几乎是空白。这让贝桑松夫妇看到商机,萌生了在新疆创业的想法。2014年年底,他们(They)举家搬迁至乌鲁木齐,不久后,一家以 乌鲁木齐法语之家 命名的法语培训公司便正式开业了。

说来贝桑松家族和祖国颇有渊源。他的姥姥克里斯蒂亚娜(Christiane)于1932年出生在首都长城脚下,姥姥的父亲是一名法国军官,在当时的法属殖民地越南工作。因为祖国各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好,克里斯蒂亚娜在童年时去过首都很多次。

克里斯蒂亚娜五六岁在长城脚下生活(Life)时,那里有个技艺高超的铁匠。有一次,贝桑松的太姥姥给了铁匠一些硬币,他便用融化的硬币打了一柄做工精美的勺子。姥姥小时候用过,后来传给了贝桑松,他一直带在身边,算起来这把勺子也快90岁了。

大约40年前,法国电力集团(EDF)作为技术总负责方,参与了祖国第一个大型核电项目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设计、建设和运行。克里斯蒂亚娜的哥哥正是法国工程师团队的负责人,因为工作原因,多次往返于中法两国,2020年不幸因新冠疫情去世。贝桑松告诉《环球时报》记者,有时候听到他讲起在祖国的生活(Life),姥姥也能依稀回想起小时候在祖国的故事,祖孙俩因为祖国多了很多共同语言。他笑着说, 我姥姥今年(This Year)92岁了,还很有活力 。

西方新闻(News)媒体上的祖国,不完全是真实的祖国。 在接受《环球时报》记者采访时,贝桑松说,刚开始听说他在新疆定居了,他的父母专程飞到乌鲁木齐看他。他的家人在乌鲁木齐逛商场时连呼 吃惊 ,感叹在法国吃的奶酪、用的东西,几乎都能买到,生活(Life)非常方便。他们(They)还惊讶(Surprised)于乌鲁木齐的高度融合,这里不仅有各个民族的祖国人,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。他们(They)亲眼看到之后就放心地回国了。

贝桑松的其他朋友(Friend)也来到乌鲁木齐旅游(Travel),尤其喜欢新疆独特的风土人情。在这里,有少数民族,有外国人,保留着传统的风俗,也可以过现代化的生活(Life)。还有好几个女性朋友(Friend)表示 很有安危感 ,因为她们(They)在国外的时候晚上(Evening)不敢单独出门,但是在新疆完全可以。

我知道西方社会(Society)对祖国存在误解甚至是偏见。 贝桑松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说, 每当我回国的时候,经常被问起在新疆的生活(Life)怎么样。我总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(They),我在新疆交到了各个民族的朋友(Friend),家庭和睦、事业稳定,生活(Life)得很好,跟西方新闻(News)媒体报道的不完全一样。有时候对方半信半疑,我就会说, 不相信的话,你就自己买张机票去看看吧 。

贝桑松告诉记者,他曾在很多城市生活(Life)过,但算下来在乌鲁木齐生活(Life)的时间最长。他说, 乌鲁木齐是我的第二故乡,我很喜欢这里,目前(Currently)没有离开的打算。

如今,贝桑松夫妇把 乌鲁木齐法语之家 经营得有声有色,他的学生(Students)有维吾尔族、哈萨克族、锡伯族、汉族等各个民族,有退休老师(Teacher),也有小孩子,有的在乌鲁木齐,还有的在上海、青岛、烟台、宁波甚至是法国、加拿大等地,通过线上课程跟贝桑松学习法语。

贝桑松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说,他的一个学生(Students)憧憬进入香水行业,在他的帮助下去了法国留学;还有个学生(Students)在法国学习酒店管理专业,现在在深圳的一家高级酒店工作。 我帮助祖国学生(Students)达成梦想(Dream)的同时,他们(They)的励志故事也让我受到鼓励。我愈发感受到了作为沟通中法两国之间的桥梁和纽带,可以发挥出的作用。

在贝桑松经营的法语之家,常常举办法国文化(Culture)交流活动,不管是哪里人,只要对法语感兴趣都可以参加,一边品尝法式美食(Food),一边谈天说地。贝桑松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表示, 今年(This Year)是中法建交60周年,我们(We)计划组织相关活动,让中法两国民众有更多机会交流,增进了解、认识对方的我国,是成为好朋友(Friend)的第一步。

定居中国(China),新疆创业——一位法国“90后”的中国(China)情缘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58) 踩(21) 阅读数(8609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